|
档案扫描 |
档案数字化 |
电子档案整理 |
设备档案整理 |
科技档案整理 |
资产档案整理 |
基建档案整理 |
声像档案整理 |
人事档案整理 |
文书档案整理 |
|
|
|
|
|
|
|
|
|
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在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
|
尊敬的冯惠玲副校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
我很高兴参加今天的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因为会上各位专家的发言将给我提供关于电子文件管理方面的最新经验,这对我们实施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是非常有益的。能在第一时间分享这些刚出炉的新鲜经验,这是我的荣幸。在此,我代表国家档案局,向与会的各位专家,特别是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的国际友人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随着电子文件的与日俱增,电子文件对档案工作者的挑战也与日俱增,同时,档案工作者对电子文件管理的研究成果和应对经验也与日俱增。每个国家都在电子文件管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或教训。通过国际学术研讨会来互相交流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电子文件管理水平十分有利。所以,我们也要感谢这次研讨会的组织者——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他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电子文件管理的研究,并为促进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的规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我们向他们致以热诚的感谢! 今天,我愿借这个学术研讨的机会,作一个学术性的发言,向各国同行表达我个人对电子文件管理的一些学术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电子文件的大量形成,是信息时代的一大特点,它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使档案工作者面临着新的考验。电子文件是一种易被改动、易被窃取、易于传播、易于消失的信息,特别是它还是一种不能直接识读而必须依赖于特定的设备和软件才能被读取的信息,这就使电子文件的管理大大地不同于对其他文件的管理。管理好电子文件,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历史记忆的长期保存,关系到人类文明的传承延续。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必须解决好它的保真、保密、保存、保读取等巨大难题,尤其是对专门负责档案信息长久流传的档案工作者来说,怎样确保今天的电子文件在几十年、几百年后还能被人读取利用,更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重大问题和特别要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具有长远的历史眼光和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否则,我们就有可能顾此失彼、图小利而铸大错,留下永久的历史遗憾。 把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留给未来,是我们档案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我们在做电子文件的每一方面工作时,都应该始终以此为宗旨。就信息的长久流传来说,电子文件本身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或者说,具有天生的、难以克服的脆弱性。只要电子文件的致命弱点还没有完全被克服,我们就不得不在保存电子文件的同时也对它进行异质备份,把它转化为不易被篡改但又易于识读的其它载体。采取这种办法,在目前来看,实属万不得已,但却行之有效。否则,就可能是一种冒险,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是对我们神圣职责的亵渎。因为也许若干年后,人们会发现我们今天的电子文件,或者信息被改动过,或者信息已经从载体上无端地消失了,或者电子文件虽然存在,但能读取它的设备和软件却没有了,信息读取不出来。 据我所知,在不少国家,对电子文件的管理是不采取异质备份的办法的。在中国,尽管我们一直要求对重要的电子文件进行异质备份,但仍有一些单位没有这样做。其后果,已经造成了不少电子信息的永远消失,从而给人类的记忆、人类的文明造成了难以逆转和不可弥补的损失。远一些的,如40年前美国阿波罗登月的一些电子信息;近一些的,如十几年前北京亚运会的一些电子信息,今天都已经无法读出了。同样的事例,可能每个国家都存在,可能今天在座的每个专家都曾遇到过或者听说过。刚才冯校长也提到了这样的事情在各地比比皆是。如果不加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悲剧还会继续产生并将更多地产生。回首过去,这十分令人痛心;面向未来,这更十分令人担忧。作为档案工作者,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很难说是尽到了自己职责的,也是很难安心的。 也许,从财政的角度看,电子文件异质备份要花费更多的财力和人力,但它能确保电子文件中的信息真实地、长久地流传下去,为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持续地提供借鉴。这两种价值,究竟哪一种更大、更值得我们追求呢?我想对档案工作者来说,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也许,从技术的角度看,电子文件的载体可以保存几十年、几百年,但是,从过去的实践看,几十年后、几百年后,能够读取今天电子文件载体的那些设备或软件却会消失,而且技术进步得越快,这些设备或软件就消失得越快,那时,仅有这些电子文件载体又有何用呢?同样的例子,在音像档案上就已经发生过,在我的身边,一些六七十年前的录音带,还有一些四五十年前的录像带,今天都因为已经找不到播放它们的设备而成为死的物件而非活的信息。难道这一教训还不足以让我们明智起来和清醒过来吗? 也许,人们可以有一千条、一万条理由不赞成目前对电子文件进行异质备份,但我们却有一条根本的理由赞成和坚持这样做,这条根本理由就是:确保电子文件的绝对安全是档案工作者的首要职责和根本使命。除非电子文件的所有致命弱点已经被我们完全克服,否则,我们是不应该放弃这样的认识,也不应该放弃这样去做的。 在我个人看来,至少在今天,如果要避免过去那些令人痛心的电子文件信息消失的悲剧不再发生,如果要避免当代哲人们关于“今天的信息时代未来可能会成为信息空白时代”的担忧成为现实,那么,对电子文件进行异质备份仍是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否则,电子文件的未来将是不幸的,人类文明的未来也将是不幸的。 目前,中国的电子文件国家管理战略是,不仅要确保电子文件可以长期不失真、不失密和不丢失,而且要确保重要的电子文件中的信息能够在多年以后还能被读取利用,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考虑电子文件的今天,而且还要考虑它的明天和后天;不仅要考虑电子文件的短期效益,而且还要考虑它的长远效益。因此,我们不仅注重电子文件的法律地位、标准化、可兼容性、可迁移、多套异地备份、保护、修复等问题,而且强调对重要的电子文件要进行异质备份,及时转换成胶卷、纸张等其他载体。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这样做。这不仅是电子文件之幸,更是人类文明之幸。 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文件的各种致命弱点终将会一一被克服。只有到那时,我们才会不再这样去认识,不再这样去做。为了这一天的早日到来,现在正有许多人在努力攻克各种技术难关。今天研讨会上大家所展示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个研讨会本身也是为了促进这一天的早日到来。我也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但是,即使到了那一天,我也不会认为我们今天的认识和做法是不必要的和毫无意义的。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将要发表的高见。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在北京愉快!
|
添加时间: |
2009-07-15 |
点 击 数: |
632 |
|
|
|
|